姓氏起源
一是出自风姓。据《风俗通》云:“太皞之裔,须句国之后。”这支须姓源于风姓。春秋时有风姓的国,叫须句国(山东东平县西北),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,国人称须句氏,后称须氏。
二是以国为姓。据《史记索隐》云:“密须氏之后。”商朝有密须国(甘肃灵台县西一带),国君的后世子孙以国名中的“须”字为姓,称须氏。
三是以地名为姓。春秋时有卫国古邑名须(河南滑县东南),后人以邑为姓,亦称须氏。
须氏后人奉伏羲为须姓的始祖。
迁徙分布
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,将远古时伏羲的后代封为子爵贵族,让他们建立了须句国(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),而须句国的君主世袭封号和封国,称为须句子。须句国就在现今山东省境内。到了春秋时,这个小国被其他诸侯国并去,须句子的后代就开始用国名须句为姓,后分为句、须两姓。形成了一支须氏,世代姓须。商代时,有一个密须国(今甘肃省灵台县),后代居民中就取国中的一字“须”作为姓氏。春秋时,卫国有古邑名须(今河南省滑县东南),当地的居民以邑名为姓,称为“须”氏。须姓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东南部诸城、临沂、胶南一带。
历史名人
须贾: 战国时魏国中大夫。秦相范雎微行敝衣见须贾,须贾以一绨袍赠之。
须无:(生卒年待考),汉初人。著名汉朝大臣。汉高祖刘邦立国初期,须无功于荥阳,因而受封为陆量侯,绍(历代承袭)封达四代。
须之彦:(生卒年待考),武进人(今四川乐山)。著名明朝大臣。举为进士后当礼部仪制郎的官,当明神宗死后,须之彦力争使郑贵妃成为皇后,朝廷后来又让他担任更高的官职。
须用纶:明朝万历年间进士,崇祯年间授青州知府。为人廉洁公正,风节凛然。当时府中兵饷告急,啊裁各属杂费充作军饷,不用民间钱财,百姓都感激他的德政。
须氏名望
名留青册的须姓人物有:战国魏大夫须贾,西汉陆量侯须无,明代须之彦、须用纶等。
寻根溯祖
1、出自风姓。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(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,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,国人称为须句氏,后来改称须氏。
2、出自芈姓。商代有个小国叫密须国(今甘肃灵台县西),其国君的后世子孙以国名中的"须"字为姓,称须氏。
3、以地名为姓。春秋时期,卫国有古邑名叫须(今河南滑县东南),后人以邑名为姓,称须氏。
郡望
1、琅邪郡:秦始皇时置。相当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、临沂、胶南一带。
2、渤海郡:三国时魏置。在今河北省皮县北。
堂号
"陆量堂":汉朝时有须无封陆量侯,四代世袭。
须姓宗祠通用对联
须姓宗祠四言通用联
绨袍赠友;
华胄绍封。
佚名撰须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中大夫须贾,范雎贫因的时候一度跟着他做事,曾诬陷范雎,使范雎被魏相魏齐派人鞭打致重伤。范雎在王稽、郑安平帮助下逃往秦国,化名张禄,受秦昭王重用,任秦相。后来,须贾出使秦国,范雎私下里穿着破旧衣服去见他,他赠给范雎一件绨袍(粗丝做的袍子)。当他发现范雎为秦相时,便光着上身前去射罪,范雎因他馈赠绨袍,还念故人情意,便也不再追究。下联典指汉初人须无,高祖时,受封为陆量侯,绍(历代承袭)封达四代。
须姓宗祠七言通用联
故旧有绨袍之赠;
荥阳嘉摧敌之功。
佚名撰须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中大夫须贾“绨袍赠友”事典。下联典指汉初人须无,功于荥阳,受封为陆量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