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起源
柴姓源出有二:
1、出自姜姓,是姜子牙之后。据《万姓统谱》、《通志·氏族略》及《元和姓纂》所载,春秋时齐文公之子高,其十二代孙高柴,为孔子弟子,其孙举,以祖父名为氏。
2、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。明时赐元人娄托罗该(柴秉诚)、铁柱(柴克恭)、恭门苏尔噶(柴志诚)、拜特穆尔(柴志敬)、遵维布哈(柴永谦)、克木特穆尔(柴永正)等人均为柴姓;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;又,清满洲八旗姓赛密勒氏,后改为柴姓;今满、彝、回、蒙古、达斡尔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柴姓迁徙分布:
柴姓发源于春秋时齐国的高邑(今河南禹州市),历战国至魏晋,柴姓逐渐在今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等省散居开来。
西汉时,柴武因随汉高祖南征北战立下大功,被封为棘蒲侯,惜子柴奇因谋反而失去爵位,其裔孙柴文,晋末任平阳太守,遂留居于平阳(今山西临汾)。下传至北周柴烈时,柴姓在平阳郡繁衍的十分兴旺,其家族人丁兴旺,名人辈出,柴烈官至骠骑大将军,其子柴慎在隋被封为巨鹿郡公,柴慎子柴绍娶李渊之女平阳公主,爵号谯国公。平阳郡柴姓名震天下,故后世柴姓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,而后世其他地方的柴姓亦多由此分衍而出。
隋唐两代,家居汝阳县(今河南商水一带)的柴姓也发展成为大族,昌盛为柴姓汝阳郡望。唐末五代的纷争,使柴姓因仕宦、避难等原因进入今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南部省份,如汝阳人柴克宏因仕宦南唐而留居今江西南昌。后周时,柴姓因柴荣贵为天子而名闻天下,其父柴守礼由邢州龙岗(今河北邢台)徙居河南洛阳,柴荣子柴宗训被迫逊位于宋太祖赵匡胤,并出居房州(今湖北房县)。
两宋时,柴姓在今浙江江山不但名家辈出,而且人丁兴旺,并有一支柴姓由江山徙居信州永丰(今江西上饶一带)。
元代以后,柴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,今福建、四川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均有柴姓人分布。
明初,山西柴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北等地。
清中叶以后,有沿海之柴姓入居台湾,亦有山东之柴姓入居东北三省。
如今,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湖北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上述二省之柴姓约占全国汉族柴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。
历史名人
柴绍——字嗣昌。唐朝临汾人。高祖(李渊)将第三女平阳公主嫁给他。
柴荣——即五代后周世宗。邢州龙冈人。在位时曾改革弊政,废佛寺佛像。整顿军事,奖励农业生产。先后攻取后蜀的階、成、秦、凤四州和南唐的江北淮南地区14州。又北攻契丹,重取莫、瀛、易3州。为北宋之统一奠定基础。
柴世荣——原名兆升,山东胶县人。九一八事变后,号召群众奋起抗日,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率所创建的反日同盟军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奉命调入原苏联境内,任第八十八旅第四步兵营营长。1943年在执行任务时牺牲。年50岁。
柴春霖——字东生。甘肃皋兰人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毕业。获学士学位。历任九江南污铁路局文案,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国立北京大学教授,北京政府教育部秘书,修订法律馆顾问,法权讨论会秘书长,众议院议员,国务院参议,山东清理官产处处长,河南豫西豫北行政长官等职。民国37年(1948年)当选为第一届立法委员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台湾,续任“立法委”1952年4月16日病逝,终年65岁。
以上关于柴氏起源的内容仅供参考,请勿作为唯一凭证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