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相学相传在西元前三万两千年即已存在;基督诞生前六千年则发现有关天文的记载;埃及的金字塔中刻有占星术,时间约在西元前两千七百六十七年。 古印度和埃及的宗教也与星相有关;中国的古老传说中有伏羲氏夜观天象;巴比伦人很早就了解天文的神秘力量,在他们所留下的石碑上刻有亚述(Assyria)国王观天象得知敌人入侵的记载。 到古希腊、罗马时代,星相学盛行,广泛记载于天文学家、物理学家和诗人的著作中。 他们认为,“星球影响人类的生活,它们是天上的动物,燃烧温和无害的火焰,主宰人类的命运和个性……”。 “黄道十二宫”(zodiac)一词来自希腊语“zodiakos”,意思是“动物园”。在希腊人眼中,星座是由各种不同的动物形成,这也是十二个星座名称的由来。 随着罗马帝国的没落,星相学也一度中衰。由于基督教兴起,占星术被认为是迷信之说。 但是到十二世纪,战争频起,灾难接踵而至,加以文艺复兴时代来临,使得星相学再度兴起。 十五世纪,西方的星相学与东方合流,成为今日星相学的基础。 有关星相的研究,除了太阳、月亮和近代发现的“三王”之外,巴比伦人发现五个星球,并根据巴比伦的守护神,取名为Nebo、Ishtar、Nergal、Marduk、Minib,即水星、金星、火星、木星和土星。 这些星球被希腊、罗马人依特性重新命名,现在的名称是沿用自罗马时代。 星相学家发现,由于距离地球的远近,以及运转的速度和方向不同,这十个星球对人类的生活、个性和行为形成不同的影响。 |